
山水映初心 发展促振兴
——三墩乡中武村以实干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
青山叠翠,溪水潺湲,三墩乡中武村正以蓬勃之姿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。近年来,中武村在帮扶单位平江县检验检测中心的大力支持下,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聚焦基础设施提档、特色产业升级、文明新风涵养、基层治理创新四大领域,探索出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、治理优”的振兴路径。
一是基础设施筑基,畅通发展“血脉”。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骨架。中武村聚焦居民基础公共设施,将“民生小事”变“幸福要事”。近年来累计硬化道路10余公里,油化道路8余公里,新建桥梁3座,实现水泥路到片到组到户;钟虹公路提质改造穿境而过,村民出行时间缩短至县城35分钟,彻底告别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”的历史,“泥水路”变“水泥路”,群众走上“致富路”。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,加大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,改造了村里的220余户厕,新建20个垃圾收集点,实行垃圾分类,做到垃圾日产日清。通过村广播、宣传栏、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,宣传环保知识,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污水横流、垃圾乱扔的现象一去不复返。“脏乱差”变“绿富好”,群众共享“生态美”。
二是特色产业赋能,激活经济“引擎”。适合的特色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。中武村依托三墩乡“油海三墩”战略,村内大力发展油茶产业,组织成立了四个专业的种植合作社,打造“三墩茂丰”油茶品牌,邀请林业专家定期开展油茶技术培训,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。通过低产林改造、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,油茶亩产从300斤提升至1000斤以上,年产值超百万元。积极开拓线上线下渠道,线上,利用电商平台、直播带货等方式,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;线下,与周边村的超市、农贸市场建立合作关系,确保农产品有稳定的销路。充分盘活闲置资源,利用中武闲置学校,引进平江县兑味食品厂,发展食品加工生产销售,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50余个,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。
三是文明新风浸润,涵养乡村“气质”。良好的文明新风是乡村发展的灵魂。中武村以文化为纽带,打造“内外兼修”的文明新风尚,致力于乡风文明建设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新建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,组织开展春节联欢晚会、地方传统灯戏、舞龙舞狮汇演等各类文化活动,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积极开展文明家庭、道德模范、好婆婆、好媳妇等评选活动,树立身边的榜样,涌现出一批勤劳致富典型,激发村民内生动力。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,成立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,引导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。文明氛围越来越浓厚,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。
四是基层治理创新,织密民生“网络”。高效的基层治理是乡村发展的保障。中武村以“党建引领、多元共治”的模式,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,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定期开展“一月、一课、一片、一实践”党日活动和党员培训。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,重大事项决策严格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进行,让村民充分参与到村庄事务的管理中来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,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。成立由村干部、老党员、乡贤组成的调解小组,充分发挥“片,组,邻”的作用,做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。加强法治宣传教育,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,让村民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中武村安置点
从“脱贫摘帽”到“振兴示范”,中武村的蝶变是乡村振兴的缩影。未来,中武村将继续努力,不断探索创新,深化农文旅融合,打造产业更兴旺、环境更宜居、乡风更文明、治理更有效、生活更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。正如村支书陈雪林所言:“山水映初心,发展促振兴。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希望,让每一位村民的笑容都成为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!”
责编:李尚东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